.大兴安岭地区内生铜矿床的成因类型、成矿时代与成矿动力学背景[J].矿物学报,2011,(Z1):. |
大兴安岭地区内生铜矿床的成因类型、成矿时代与成矿动力学背景 |
|
|
DOI: |
中文关键词: 成矿作用;矿床地质;成因类型;动力学模型;重要组成部分;板块俯冲;太平洋;铜矿床;成矿时代;大兴安岭地区; |
英文关键词: |
基金项目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批准号:40772052;41172072); 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工作项目(资[2010]26-06) |
|
|
摘要点击次数: 764 |
全文下载次数: 0 |
中文摘要: |
大兴安岭是中亚巨型内生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,先后经历了古亚洲洋演化、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新生代深断裂等多期的构造、岩浆作用,使得本区成为中国东北部寻找内生铜等有色金属、贵金属矿床的重要地区之一。前人在与铜(钼)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化、矿床地质和成矿时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,曾提出过太平洋板块俯冲、挤压造山、伸展拆沉与地幔柱等动力学模型,但有关岩浆演化对铜(钼)成矿作用的制 |
英文摘要: |
|
查看全文
查看/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|
关闭 |
|
|
|